民族團結謀發(fā)展 兵地融合一家親
在岳普湖縣這片廣袤的大地上,有這樣一支真情實意服務鄉(xiāng)親們的“種植大戶”隊伍,他們行走在田間地頭,穿梭在村內村外,成為了村民最好的傾聽者和知心人,來自新疆42團的張雷就是其中之一。當團結的力量匯聚,發(fā)展的浪潮便奔涌不息,四季輪回間,張雷對土地的深情堅守、民族團結心連心和共同富裕的決心愈加深刻。此刻,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種植大戶張雷的故事。
2014年,張雷離開家,來到了岳普湖鄉(xiāng)3村,開啟了他的種植生涯。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種地的張雷,14歲到45歲,在兵團農業(yè)技術模式的學習與實踐下,在地里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,摸索出了很多農學種植經驗,比如,棉花種植和收獲最佳時期,澆水期、施肥期、除草期等,張雷對這些總是可以拿捏得很好。他還經常主動給周圍的種植戶和村里的農民提供指導,將自己在兵團學到的種植技術引到村里,給大家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,教大家怎么管理棉花等。來到3村的這十幾年來,張雷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兵團學習的種植技術帶到這里,與村民們真情溝通,讓村民們越來越喜歡和他親近往來。
張雷記得他剛到岳普湖鄉(xiāng)3村時,得知如何增加農戶收入和帶領村民到家門口就業(yè),是讓3村村“兩委”最頭疼的事。于是,他承包土地后,憑借多年的種植經驗,給村民們提供了大量就業(yè)機會,他甘愿自己少掙一些,也要給村里不方便外出的村民們謀一份營生,棉花地有30余名固定工人,他帶著大家一塊兒在田間地頭耕耘財富。后來,村里的其他種植大戶也都深受張雷的感召,紛紛跟上腳步,開始讓村里難以出門務工的村民到他們的大棚里干活,大家都學著張雷的樣子,帶著村民們穿梭在希望的田野上,將財富收獲進家家戶戶。

種植大戶們憑借各自的雙手,開拓出了一片致富天地,而村民們,則是他們一路奮進的堅實臂膀,他們彼此扶持,不分你我。讓張雷印象最深刻的一戶家庭,便是岳普湖鄉(xiāng)3村2組的阿不都一家。張雷說,記得自己當年剛來岳普湖開荒時,阿不都就一直跟著他干活。往后,張雷只要有活,都會叫上阿不都。一次,阿不都的兒子生了病,急需治病錢,張雷二話不說就拿出一筆錢給了阿不都,解決了阿不都一家的燃眉之急。而每年過節(jié)時,張雷回老家,房子長期沒人,阿不都每天都到他家?guī)兔ξ桂B(yǎng)畜牧,照看張雷的房子、田地,幫忙整理農具等。這些與村民們互幫互助的點滴,讓張雷非常感動。張雷說:“現(xiàn)在阿不都一家的生活相比于幾年前好太多了,我替他們開心?!背酥?,張雷不管是對本村村民還是外來務工的其他村村民,都真誠地對待,為民族團結及兵地融合一家親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現(xiàn)在是岳普湖縣大發(fā)展、大繁榮的最好時辰,張雷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種植技術和經驗奉獻給了岳普湖鄉(xiāng)這片土地,他的支持和奉獻就如春風一般,吹綠了岳普湖各族人民的希望。兵地融合一家親,吹開了岳普湖各族人民心底最美的花,這是一朵民族團結之花、一朵幸福的花,就像天山上盛開的雪蓮花,迎風搖曳、盡情綻放,讓我們心連心、手拉手,讓“兵地融合一家親”的動人樂章在祖國大地上永遠奏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