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
分享到:

東西問·人物丨“中國細毛羊之父”劉守仁:天山腳下育良種

東西問·人物丨“中國細毛羊之父”劉守仁:天山腳下育良種

2023-06-19 10:46:38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劉守仁劉守仁

  中新社烏魯木齊6月17日電 題:“中國細毛羊之父”劉守仁:天山腳下育良種

  中新社記者 戚亞平

  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”。在新疆天山北麓深處,準噶爾盆地南緣,有一小塊四面環(huán)山的綠洲,中間有泉,泉底有紫泥,泉水汩汩,在陽光照射下,泉水成為紫色,故名紫泥泉。正是這名不見經傳的紫泥泉,走出了“中國細毛羊之父”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守仁。

  劉守仁扎根中國西北邊疆近70年,長期致力于綿羊育種事業(yè),取得重大成就,是中國著名羊與羊毛學專家、綿羊育種專家,新疆農墾科學院名譽院長、研究員,南京農業(yè)大學教授,石河子大學終身教授。其1934年3月21日出生于江蘇省,2023年6月11日因病醫(yī)治無效,在有“戈壁明珠”之稱的石河子市逝世,享年89歲。

 

  新疆農墾科學院黨委書記魏建軍在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采訪時說,劉守仁院士的去世,是新疆兵團科研事業(yè)特別是新疆農墾科學院的重大損失,令人悲痛。院士的一生,為新疆兵團農業(yè)科技事業(yè)作出巨大貢獻,院士的崇高科學精神和道德風范,永遠值得學習和敬仰。

  為中國培育優(yōu)良細毛羊品種

  1955年,劉守仁從南京農學院(現(xiàn)南京農業(yè)大學)畜牧獸醫(yī)系畢業(yè)后主動前往新疆,分配到位于烏魯木齊的八一農學院(現(xiàn)新疆農業(yè)大學)任教。

  “在農學院教書還不如留在南京農學院。”在他的再三要求下,“到畜牧業(yè)生產的第一線去,到有牛、羊、馬的草原去”的愿望最終達成,他來到了離烏魯木齊240公里外的石河子紫泥泉種羊場工作。

1961年,時任紫泥泉種羊場技術員的劉守仁在艱苦、簡陋的條件下,認真地檢查羊毛的質量。1961年,時任紫泥泉種羊場技術員的劉守仁在艱苦、簡陋的條件下,認真地檢查羊毛的質量。

  初到紫泥泉種羊場,劉守仁看到種羊場里絕大多數(shù)都是毛粗色雜的哈薩克羊,便下定決心培育細毛羊,解決國家工業(yè)用細羊毛國產化的問題。

  在世界各國的綿羊育種史上,要育成一個新品種,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。

  “一輩子都搞不出個新品種,要我這個技術員還有什么用。”犟勁上來的劉守仁,決心把從蘇聯(lián)引進的阿爾泰細毛羊的皮,“披”到本地粗毛羊身上。

  剛到種羊場,劉守仁不會騎馬,不會放羊,不會接羔,不會識別牧草,就連綿羊人工授精都沒見過。為了能盡快掌握養(yǎng)殖技術,他虛心向各族牧工拜師學藝,趕上產羔季就整宿蹲在羊圈里幫忙接生,甚至把剛出生的小羊羔放進自己的被窩里排胎糞。

  沒有實驗室,他便就地取材,用墨水瓶代替試管,用鐵皮、竹片自制一些簡單的試驗工具,建起“第一流簡陋”實驗室,把放大鏡當作顯微鏡,鑷子當作計數(shù)器。為精確測定羊毛的品質,需要計算出羊身上四個不同部位一平方厘米羊毛的數(shù)量,他只能用最原始的辦法一根一根數(shù),瞪大眼睛一數(shù)就是三四個小時,雙眼熬得酸痛,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滴。其間,他還不幸感染布魯氏桿菌病,發(fā)病時高燒常達40多度。

  功夫不負有心人。1968年,劉守仁帶領團隊培育出全新綿羊品種“新疆軍墾型細毛羊”,結束了中國沒有細毛羊的歷史。

  1972年,軍墾細毛羊在北京農業(yè)展覽會展館展出,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和稱贊。科學界一致認為,劉守仁在培育軍墾細毛羊新品種方面,創(chuàng)造了一套完整經驗和新方法,并上升為系統(tǒng)的育種理論。

1972年,劉守仁查看自已培育出的第一代軍墾細毛羊。1972年,劉守仁查看自已培育出的第一代軍墾細毛羊。

  但軍墾細毛羊與國外的澳大利亞羊相比,還差一大截。1972年,為讓軍墾細毛羊成為世界上叫得響的良種細毛羊,劉守仁又開始嘗試將進口的國際頂級澳大利亞美利奴公羊,與軍墾細毛羊進行雜交育種。

  為加速品種選育進程,他打破傳統(tǒng)獨創(chuàng)“血親級進育種法”、品種品系齊育并進的選種配套技術和三級繁育技術體系,僅用13年就育成“中國美利奴(新疆軍墾型)細毛羊”。

  1985年,經國家經濟委員會和農牧漁業(yè)部鑒定,該品系的羊毛已達同類進口澳大利亞羊毛的紡織性能。中國細毛羊與細羊毛終于躋身世界先進行列。

1986年,劉守仁(左一)深入各個團場,傳授細毛羊養(yǎng)殖技術。1986年,劉守仁(左一)深入各個團場,傳授細毛羊養(yǎng)殖技術。

  曾有澳大利亞育種專家到紫泥泉種羊場實地考察,他們對中國能育成如此水平的細毛羊深為嘆服:“你們的羊完全可以和澳大利亞羊媲美?!?/p>

澳大利亞細毛羊專家來到紫泥泉與劉守仁(右二)交流綿羊育種技術。澳大利亞細毛羊專家來到紫泥泉與劉守仁(右二)交流綿羊育種技術。

  近70年時間里,劉守仁及其團隊先后培育出“新疆軍墾型細毛羊”和“中國美利奴(軍墾型)”2個新品種及9個新品系,首次建立了中國美利奴(軍墾型)三級繁育體系,開辟了中國超細毛羊育種的先河,使中國綿羊育種資源品質進入世界前列。

  1999年,劉守仁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
劉守仁(中)細心觀察綿羊育種。劉守仁(中)細心觀察綿羊育種。

  首次在綿羊育種上提出“血親級進育種”理論

  劉守仁懂得,沒有綿羊育種理論的創(chuàng)新突破,便不可能培育出新品種、新品系,只有理論指導下的實踐,才是科學的實踐。

  為此,劉守仁大膽解放思想,第一次在綿羊育種上提出“血親級進育種”理論。

  這一理論打破綿羊育種“雜交-橫交固定-提高”三步育種的常規(guī)模式,大膽采用親緣繁育,按照自己設計的血親級進方法,將橫交固定安排在雜交階段同步進行,“邊雜交、邊橫交、邊固定”,變常規(guī)三步走為兩步走,使新品種育成速度迅速加快。

  在“血親級進育種”理論下,培育一個綿羊新品種不再需要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,綿羊育種翻開嶄新一頁。

  理論不可能憑空得出。劉守仁白天和牧工一起放牧,夜里一個人在小屋里刻苦鉆研綿羊育種中外書籍,閱讀、思考、寫筆記,整理各種資料,并探究阿爾泰羊和各種土種雜交羊的習性特點,上溯五代譜系,為細毛羊繁衍子孫后代的遺傳工程打下可靠基礎。

  據(jù)統(tǒng)計,劉守仁調查整理了6萬多個數(shù)據(jù),為解決品系繁育中的疑難問題積累了第一手資料。他跑遍方圓數(shù)百公里的草場,收集了170多種牧草樣本。

  最初幾年,缺乏儀器鑒定羊毛數(shù)量與質量,他憑肉眼看、雙手數(shù)整理了大量羊毛標本,跋山涉水取得了1萬多個數(shù)據(jù),對影響毛產量的11個因素逐個調查,掌握了6000多個綜合數(shù)據(jù),建立了標準羊群檔案資料,記錄了羔羊發(fā)育性能、羊毛質量變化等5萬多個數(shù)據(jù),找到了雜交羊退化原因。

  2000年至2005年,劉守仁主持國家發(fā)改委下達的“超細毛及肥羔生物工程高技術產業(yè)化”示范工程項目。在三級繁育體系基礎上,建立了以基因工程、胚胎工程實驗室為技術支撐的“三級科研開發(fā)平臺”。在多胎品系育種中,首創(chuàng)綿羊“基因先決育種法”,在中國綿羊育種上開啟了基因育種的先河。

劉守仁認真試驗。劉守仁認真試驗。

  如果說劉守仁在20世紀70年代創(chuàng)立的“血親級進育種法”使綿羊育種由常規(guī)的“三步變成兩步走”,那么基因工程技術則使遺傳和選擇進入到分子領域,人工控制能力空前提高,“綿羊基因先決育種法”的創(chuàng)新應用,又使育種工作“兩步變成一步走”。

  劉守仁運用“綿羊基因先決育種法”理論,在五年之內就成功培育出中國美利奴多胎肉用新品系。

  由劉守仁創(chuàng)立的“血親級進育種”“品種品系齊育并進”“種羊綜合特培”“三級繁育體系建設”“綿羊基因先決育種”等系列創(chuàng)新育種法,為育種理論和技術創(chuàng)新、細毛羊種質資源的提升與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
  1968年以來,劉守仁培育的種羊已向全國25個省區(qū)市輸送32萬余只,創(chuàng)造經濟效益34億多元人民幣。

農牧業(yè)國家哈薩克斯坦的育羊專家來到新疆就綿羊育種技術向劉守仁(左)請教。農牧業(yè)國家哈薩克斯坦的育羊專家來到新疆就綿羊育種技術向劉守仁(左)請教。

  “劉守仁院士常說,千招會不如一招精,要有自己的殺手锏,在科研上才能立足。”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周平說。

  育種事業(yè)有“新人”

  在家人、同事、弟子眼中,劉守仁與人為善,寬容待人,平易近人,和藹可親;對待工作、科研認真嚴謹,一絲不茍;對其畢生所學,總是傾囊相授。

  作為新疆乃至中國綿羊育種的領頭人,劉守仁始終重視人才培養(yǎng)和團隊建設。1988年9月,他調入新疆農墾科學院擔任院長,1995年6月?lián)涡陆r墾科學院名譽院長。

  上任之初,全院沒有一名博士,那就自己培養(yǎng)。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,劉守仁開始在南京農業(yè)大學、石河子大學等院校帶博士生。

  劉守仁制定了專門的人才培養(yǎng)計劃,還多方聯(lián)絡,送博士生去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習,或與當?shù)貙熉?lián)合培養(yǎng),讓學生盡快打開科研視野。

劉守仁在實驗室培養(yǎng)博士研究生。劉守仁在實驗室培養(yǎng)博士研究生。

  “除了選送人員外出學習,劉老師還鼓勵年輕人到高校脫產讀書深造,其間工資待遇不變,我才有機會到四川農業(yè)大學讀博士,且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。”新疆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(yī)研究所所長鐘發(fā)鋼說,正是有這樣的好政策,和他同期讀博士的13人陸續(xù)都回院工作。

  鐘發(fā)鋼1995年參加工作,后成為劉守仁的弟子?!皠⒗蠋熞恍木驮诳蒲猩?,身體好的時候每天都來辦公室和實驗室,和年輕人交流、談心,鼓勵大家不放松?!辩姲l(fā)鋼說,他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始終會影響自己這一代人。

  擔任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期間,劉守仁積極推動新疆兵團科技體制改革,推進了現(xiàn)代科研院所管理體制建設,激發(fā)了科研人員工作的積極性。

  2000年以來,他先后培養(yǎng)出一批博士后和碩、博士研究生,打造了專業(yè)性強、人員結構合理的綿羊遺傳育種科研創(chuàng)新團隊,實現(xiàn)了從零碩士、零博士到如今較為完整的碩、博士人才架構。

  他還牽頭組建細胞工程、胚胎工程、體細胞克隆、分子標記等實驗室和研究平臺,獲批建設新疆兵團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地方聯(lián)合工程實驗室、農業(yè)部觀測實驗站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。

  2016年,以劉守仁為首席科學家的“省部共建綿羊遺傳改良與健康養(yǎng)殖國家重點實驗室”獲批,實現(xiàn)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新疆兵團的首次布局。

  2018年以來,劉守仁又帶領團隊,為培育產肉性能好、繁殖率高的肉用綿羊新品種“新疆白”而努力。

劉守仁劉守仁

  “在攻堅的關鍵節(jié)點,劉院士卻不幸去世了,但我們會沿著他制定的育種計劃和育種技術路線,繼續(xù)做下去,爭取做得更好,不辜負他的期望?!毙陆r墾科學院研究員楊華說。

  據(jù)悉,目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有劉守仁、陳學庚、尹飛虎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,均來自新疆農墾科學院。(完)

【編輯:胡嘉琛】
《中國新聞》·大美新疆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 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制作:中新社新疆分社  技術支持:0991-8557237  新聞熱線:0991- 8550318 / 8556479  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